作者:高关中 来源: 发布时间:2023-5-8 16:36:37
| ||||
达•伽马和麦哲伦开辟的航路,虽然打通了西欧和东方的海上联系,给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带来很大便利,但这两条航路都要绕很大的弯,航程太长。能不能找到一条更短的航路呢? 英国人把探索重点放在经过今加拿大的西北航路上;而荷兰人着眼于东北,穿过俄国附近海区,寻找通往东方的最短航路。 1594年,荷兰王国派遣航海家威廉•巴伦支开启探险之旅,他三年三次勇闯冰海,虽然未能开通新航路,但在世界探险史上留下了一段悲壮的史诗。 巴伦支于1550年前后出生在荷兰北部沿海的泰尔斯海灵岛(又译特谢林岛),生活在荷兰拥有海上霸权、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时代。巴伦支是一名航海家、制图师,他曾航行到西班牙和地中海,绘制完成了地中海地区的地图集并与地图学家普朗修斯共同将其出版。普朗修斯认为西伯利亚以北的海洋通往亚洲,巴伦支对此深信不疑。 作为一名探险家,巴伦支致力于寻找北方海路,他认为北方海路一定存在于西伯利亚北部的一片清澈开阔的水域。因为太阳一天24小时都在照耀,他相信这片水域会融化任何潜在的冰。 1594年6月5日,荷兰派遣3艘船远航,任务是“从挪威、莫斯科公国、鞑靼王国的北边开辟一条通向中国的海上航道”。船队从阿姆斯特丹出发,踏上寻找北方海路的航程,其中一艘船由巴伦支指挥。随船出发的还有一位史地学家林索登,他曾在印度果阿为葡萄牙人工作多年,了解新航路的细节。此次他随巴伦支出发,留下了宝贵的记录。 6月23日至29日,巴伦支船队停留在摩尔曼斯克(今俄罗斯军港)附近的基利金岛。7月9日,船员们第一次遇到了北极熊。当它试图爬上船时,船员们用步枪射击了它。他们想要抓住北极熊并把它带回荷兰。然而,这只熊一被拴住并带上船就横冲直撞,船员不得不杀死它。还有一次,船员们遇到了大约200只海象,他们试图用斧头和长矛杀死它们。但是完成这项任务比船员们想象的还要困难,最终他们只获得了几根海象牙。 7月29日,巴伦支船队到达了新地岛最北端、北纬77度的海角,并将这里命名为“冰角”,即今天的卡尔森角。他们被迫在巨大的冰山面前返航。9月,这支探险队安全回到荷兰,受到最隆重的欢迎。虽然他们没有达到最终目标,但这次航行仍被认为是成功的。 次年,巴伦支被任命为新远征队的主舵手和指挥。船队共有7艘商船,希望通过此次探险打通与中国的贸易航线。这支庞大的船队于1595年6月2日出发,绕过挪威最北部的诺尔辰角(即欧洲大陆最北端的北角),航行于西伯利亚海岸和瓦伊加奇岛(新地岛南侧)之间。8月30日,船队遇到大约20名萨莫耶德“野人”(包括涅涅茨人等族群,以渔猎和牧鹿为生)。一名船员会说涅涅茨语,能够同这些人交谈。随后船队进入喀拉海。 在一个小岛上,船员遭到了北极熊的袭击,两名水手丧生。最后,探险队发现逆风和浮冰使他们无法通过喀拉海,于是打道回府,于12月回到荷兰。这次探险实际上是无功而返。 由于对前几次探险结果感到失望,荷兰国会宣布不再资助类似的航行,而是设立高额奖金,用来鼓励发现北方海路的人。这项措施激发了阿姆斯特丹市议会的积极性,他们购买并装备了两艘船,在巴伦支的领航指挥下继续寻找这条难以捉摸的航路。 船队于1596年5月出发,6月9日在北纬74度发现了一个孤岛,因看见岛上躺着一只死去的白熊,于是将其命名为“熊岛”。然后船队继续北上,6月19日,他们发现了斯匹次卑尔根岛,这是一个重大的探险成果。 斯匹次卑尔根岛的名字是由巴伦支他们起的,因岛上山势峥嵘,故用荷兰语spits(点)和bergen(山)命名,意为“尖峭的山地”。斯匹次卑尔根岛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比我国海南岛还大,是斯瓦尔巴群岛的主岛。该群岛面积约6万多平方公里,如今人口3000多人。世界最北的城镇朗伊尔就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上,居民仅2600多人。斯匹次卑尔根岛的第二大定居点是巴伦支堡,附近一个较小的岛叫做巴伦支岛,都是为了纪念这位航海家。 斯匹次卑尔根岛的地位是由国际条约确定的。1920年,英国、美国、挪威、荷兰等18个国家在巴黎签订了斯匹次卑尔根岛行政状态条约,即《斯瓦尔巴条约》。1925年,中国、苏联、德国等33个国家也加入了该条约。条约承认挪威“具有充分和完全的主权”,该地区“永远不得为战争的目的所利用”。但各缔约国的公民可以自主进入,在遵守挪威法律的范围内从事正当的生产和商业活动。2004年,中国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上建立了北极考察基地黄河站。该站位于北极圈内,离北极点只有1000多公里,用于开展极光观测和雪冰环境监测等多项科学考察活动。 当时,巴伦支船队沿着斯匹次卑尔根岛西海岸北上,越过北纬80度,创造了人类北进的新纪录。但之后遇到浮冰挡路,船队不得不掉头南下。1596年7月1日,两艘船再次抵达熊岛并分道扬镳:巴伦支继续往东北方向走,而探险家里日普的船则开回荷兰。 7月17日,巴伦支抵达新地岛海域。新地岛总面积达8.3万平方公里,被冰川冻原所覆盖。8月18日,他成功绕过新地岛最北端,准备前往喀拉海峡。然而不幸的是,巴伦支的船被浮冰撞毁,他和船员共17人被困在新地岛,被迫成为第一批在北极越冬的欧洲人。他们从船上卸下武器和生活必需品,用船上的木材建造了一个7.8米×5.5米的木屋。陋室中央所生的火抵挡不住北极的严寒,衣服在背部都结了冰。 在新地岛上长达八九个月的艰难日子里,巴伦支和船员们靠燃烧甲板来保持体温,并以打猎维生。他们用原始的陷阱捕获了26只北极狐,还猎杀了一些北极熊。11月,探险家们迎来了极夜,3个月没有见到太阳,气温最低可达零下60℃。加上吃不到新鲜蔬菜,他们的身体十分虚弱,几乎所有人都得了坏血病,甚至有人因此病死。 第二年春天来临后,他们决定修复两艘海难时抢下来的救生小船用以逃命。1597年6月13日,这群幸存者乘坐两艘小船出海。6月20日,病入膏肓的巴伦支在看海图时死于海上,终年约47岁。他的遗体按惯例被葬入大海。 剩下的船员又花了7个多星期才到达科拉半岛,在那里被一艘荷兰商船救起,这艘商船正是由里日普指挥的。和巴伦支分开后,里日普回到荷兰,1597年再次出航俄国进行贸易,没想到遇见了巴伦支手下幸存的12名船员。最终他们于10月29日回到荷兰。 1871年,挪威船长、海豹猎人卡尔森在新地岛东北岸发现了巴伦支和船员们居住的木屋,其没有遭到任何破环。卡尔森绘制了小屋的建筑草图,并发现了两个铜锅、一个桶、一个工具箱、两个空箱子、一个烹饪用的三脚架以及时钟、撬棍、长笛、衣服和一些图片。后来还有人找到了巴伦支的航行报告。这些物品最终都被送到了阿姆斯特丹的国家博物馆。 1872年至1874年,卡尔森参加了奥地利探险家韦普雷希特组织的北极探险队。他们在新地岛北边北冰洋发现了一个群岛,后以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茨•约瑟夫的名字为其命名,中文通译为“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 为了纪念巴伦支,由挪威北海岸、斯瓦尔巴群岛、熊岛以及俄罗斯的科拉半岛、新地岛、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围成的海域得名巴伦支海。巴伦支海面积约140万平方公里,是北冰洋的几个边缘海之一。它的北侧得到斯瓦尔巴群岛和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散兵线式的护卫,有效阻挡了北冰洋浮冰群的侵袭。东侧的新地岛又像巨大的天然屏障,使喀拉海终年不化的海冰无法“破门而入”。只有西南侧门户大开,是天赐的通衢大道。正是在这个方向,不远万里奔腾而来的湾流(墨西哥湾暖流,流到欧洲附近海面又改称北大西洋暖流)把它的一个最远的分支“北角暖流”推入巴伦支海,不分昼夜地送来大量既温暖又较咸的海水,使巴伦支海纵使地处高纬度,却俨然成了北冰洋的“暖池”。位于科拉半岛上的摩尔曼斯克因此成了北极圈内难得的不冻良港,巴伦支手下船员就是在这附近获救的。他们回到荷兰后出版了航行日记,巴伦支的事迹才没有被湮没。 尽管巴伦支的三次航海探险没有取得任何经济上的成果,但是他们发现了斯匹次卑尔根岛,登上了新地岛,做出了人类征服北极的一次勇敢尝试。■ (作者系欧华作协理事)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23年4月刊 学界)
|
||||
发E-mail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