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足球网_必威体育app官网-手机版下载

图片

作者:泉琳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2-17 20:31:10
核桃,人体的抗炎“卫士”

   一提起坚果,很多人首先会想到核桃。

   核桃营养丰富,食用价值高,具有多种健康功效。核桃仁里含有磷脂,是人体神经细胞所需要的;其中的锌、锰、铬等微量元素,是人体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此外,核桃中还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对于预防动脉硬化也有一定效果。

   由于核桃表面沟回密布,外形颇似人脑,受“以形补形”观念的影响,很多人都认为核桃具有补脑的功效,长期食用能够起到健脑益智的效果。

   核桃究竟能不能起到补脑的作用,目前尚无明确的证据与结论。不过,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经常吃核桃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密切相关。

   近日,一项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的新研究指出,与不吃核桃的人相比,经常食用核桃可能会减轻炎症。炎症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炎症的减轻,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减轻炎症的“有力武器”

 

   这项新研究是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共涉及634名年龄在63~79岁的受试者,其中女性占66%,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探索日常食用核桃益处的试验。

   作为核桃与健康老化(WAHA)研究的一部分,来自巴塞罗那医院门诊部和加州洛马林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合作进行的这项研究统计了受试者的地域、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力活动、教育程度以及高血压、糖尿病患病和他汀类药物使用等信息。

   研究人员将受试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试验组受试者饮食中每天添加30克至60克核桃,并持续2年;对照组则不添加。研究期间,研究人员还为受试者制订了饮食方案,并每2个月对受试者进行一次回访,以促使他们遵循相应的饮食方案以及保持体力活动。

   在研究开始和结束时,研究人员还测量了受试者血液中与炎症相关的10种生物标志物水平,包括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

   对比两次测量结果,研究人员发现,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受试者10种生物标志物中,有6种明显下降,包括GM-CSF(11.5% vs 0.01%)、IFN-γ(8.3% vs 0.6%)、IL-1β(10.1% vs 1.8%)、IL-6(8.4% vs 0.5%)、TNF-α(6.6% vs 1.5%)和sE-selectin(3.5% vs 1.8%)。其中,IL-1β是一种强效的促炎细胞因子,其药理失活与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密切相关。

   为此,研究人员指出,与不吃核桃的人相比,经常食用核桃的人的炎症水平显著降低。而且核桃的抗炎作用也为降低胆固醇以外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提供了机制上的解释。

 

改善心脑血管疾病

 

   “急性炎症是由于伤害(例如创伤或感染)激活免疫系统而引起的生理过程,是人体的重要防御手段。”此项研究的首席研究员Emilio Ros博士解释道,“短期炎症有助于我们愈合伤口和抵抗感染,但是由于不良饮食、肥胖、压力和高血压等因素导致的持续性、长期的慢性炎症则会损害健康,增加其他疾病的风险,特别是在心血管疾病方面。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核桃是一种可以减轻慢性炎症的食物,它有助于降低患心血管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更易患此类疾病)的风险。”

   事实上,慢性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血管内皮上的斑块结构,由脂质和免疫细胞在血管壁中累积而成。如果由于某些外在或内在的因素导致这些板块不稳定,它们就会破裂开来,阻塞血液输送,从而剥夺心脏和大脑等组织的供氧,最终引发心脏病或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

   因此,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慢性炎症,而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则对于缓解这一过程至关重要。

   尽管现有的科学证据已经证明核桃是一种有益于心脏健康的食物,但研究人员仍在继续探索核桃对心血管有益背后的“如何”和“为什么”。

   在Ros看来,核桃含有最理想的基本营养成分(比如ω-3 -亚麻酸)以及其他高度生物活性成分(比如多酚),它们可能在抗炎和其他健康益处方面发挥了作用。

   同期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的一篇社论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理想饮食模式和食物:当心它们抗炎的潜力》为题,对这项研究的结果进行了补充。文章认为,更好地了解不同食物和饮食对健康的保护机制——主要是它们的抗炎特性——将有助于选择更健康的食物(例如在日常饮食中定期加入核桃)。

 

作用仍待深入挖掘

 

   其实,研究人员一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