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足球网_必威体育app官网-手机版下载

图片

作者:记者 唐琳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2-17 20:31:10
多管齐下 为湿地绿色发展赋能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类型,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2020年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了一份数据,让不少人拍手叫好:“十三五”期间,通过采取政策、法律、科学等综合措施,我国新增湿地面积300多万亩、国际重要湿地15处、国家重要湿地29处,湿地保护率达到50%以上。

 

积跬步 至千里

 

   2012年,《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曾发布一份名为《水鸟种群估计》的报告,报告显示,亚洲水鸟种群下降数量超过50%,中国湿地和候鸟迁徙通道更是全面告急。

   候鸟面临的主要威胁,来自于湿地面积的急剧减少和人类活动的增多。同一年发布的《1978~2008年中国湿地类型变化》就指出,根据遥感制图结果,30年间,中国湿地面积总体减少了约10万平方公里。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国并非不重视湿地保护。1992年7月31日,中国正式加入《湿地公约》,并相继颁布了《湿地保护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但遗憾的是,全国范围的湿地保护法规仍未出台,这导致有关管理单位在湿地保护、污染处理等方面的失语和弱势。

   “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立法工作,目前已形成《湿地保护法(草案)》,28个省份开展了省级湿地立法。2016年11月《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印发后,出台国家湿地保护管理制度14项,指导各地出台省级实施方案,制定83项省级湿地保护管理制度。

   5年来,我国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7亿元,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补助、退耕还湿、湿地保护与恢复补助项目2000多个;新增湿地面积300多万亩、国际重要湿地15处、国家重要湿地29处,湿地保护率达到50%以上。湿地保护与修复成效显著提升。

 

众志成 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