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记者 唐琳 王肖成 来源: 发布时间:2020-6-8 14:24:39
| ||||
近期,全国多地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危难时刻,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必威体育app官网:上海药物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药物所)“勇于站出来、勇于挑担子、勇于突破技术难关”,以“三个勇于”积极寻找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有效药物,践行上海药物所“出新药、出好药”的初心和使命。 感人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这些药物所人用平凡的身躯,迎战猖狂的病毒,在这场抗疫阻击战中,弘扬科学精神、爱国精神、拼搏精神和奉献精神,传递了温暖与正能量。 这其中,就有上海药物所药物发现与设计中心(DDDC)副研究员程曦美丽而坚决的身影。
始于热爱
85后的程曦是上海药物所药物发现与设计中心一名年轻的科研工作者,主要从事药物科学基础研究和新药发现。 在周围人的眼里,程曦从小便是一个严谨、执着、内敛的尖子生。她的父亲说:“小姑娘适合学医学药,好找工作,还能给社会作点贡献。” 于是,高中毕业那年,程曦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填报了老家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药学系,从此开启了自己的药学研究生涯,至今已经整整14年。 在很多人看来,实验室的工作是枯燥乏味且异常苦累的,但在程曦看来,科研让人沉迷。对她而言,一台台精密的研究设备不仅仅是冰冷的仪器,更是她亲密的伙伴,陪着她一起成长。 “可能我更喜欢探索那些未知的领域,用新的思维和方法去分析问题,有挑战性的工作做起来才有意思。”程曦这样说到。 也正是出于这样一份强烈的求知欲和热爱,2016年,程曦加入了上海药物所,正式成为一名药物所人。
行于责任
今年春节期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全国多地发生。程曦和爱人刚刚抵达广西,便收到了上海药物所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药物研发的攻关任务。 其中,程曦的任务是利用计算机,从所有已知药物(或化合物)中尽快地筛选发现可能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化合物。 这一攻关任务可谓时间紧、任务重,同时还需要大量计算资源,这让身边只带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的程曦犯了难。 关键时刻,药物发现与设计中心和信息化管理处的老师和同学们迅速组织了所有能开展远程计算的资源和机器,群策群力协助程曦开展攻关工作。“大家一起努力,没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程曦表示。 于是,从这一天开始,程曦便开启了全天居家办公模式。从白天到黑夜,一间书房、一台电脑,组成了她的临时办公室。疫情紧急,刻不容缓,服务器24小时不停地运转,程曦也不舍昼夜地工作着。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老家在武汉的程曦,每日都通过身边的各种渠道了解疫情发展,并通过电话告诉生活在武汉的父母,如何做好基础防护,哪些谣言不要相信,哪些地方千万不要去……电话的两端,连接着一个独生子女对家人的焦心和思念。 然而程曦从未过度沉溺于这些情绪,因为眼下,她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不断有化合物的信息通过网络传递过来,她需要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对这些化合物进行初步筛选,发现有望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候选化合物。 由于正值寒假期间,课题组内人手紧缺。幸运的是,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自发加入了程曦所在的攻关团队。 药物化学研究室的柳红课题组和沈敬山课题组,毫无保留地分享了组内正在研究的抗病毒化合物;上海科技大学的饶子和/杨海涛课题组,用最快的时间解析了新型冠状病毒靶标蛋白的晶体结构;同样来自药物发现与设计中心的许叶春课题组,日以继夜地检测候选化合物活性…… 大疫当前,科研工作者们不分彼此地分享协作,就好像一支分秒必争的接力赛队伍,每个人都拼尽全力地冲刺着。 得益于大团队的协同合作,不到两周的时间,他们便解析出了初步的数据,发现了多种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3CL水解酶候选化合物(包括一些老药和天然产物),为抗病毒药物的研发作出了贡献。
甘于奉献
“求实、创新、协作、奉献”,这是上海药物所的所训,也是程曦刚加入药物所时,在新员工培训课程上铭记于心的一句话。只不过对于刚刚入所时的程曦而言,这无非就是一句口号。 然而,在此次应急攻关团队的工作中,当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努力和奉献如溪流汇聚成大海时,程曦第一次感受到了这句话所承载的力量。 短短八个字,克制而凝练,背后却包含了多少无法言喻的情感和故事。 至今仍坚持在科研攻关一线的程曦说,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身在武汉的父母。除了每天的一通电话,她应该做的、能做到的,就是将所有的这些情感转化为工作的动力,为抗病毒药物研发工作尽一份绵薄之力。 当被问到“疫情结束后,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时 ,程曦的回答简单却又深情:“可能想回武汉一趟,摘下口罩,去抱一抱爸爸和妈妈。”■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20年2月刊 纵横)
|
||||
发E-mail给: | ||||
| 打印 | 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