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落 来源: 发布时间:2018-8-1 15:22:36
| ||||
对于崇尚建筑美学及历史文化的人来说,苏州大概是一个必访之地。这里除了有一众“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古典园林,还有一座“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博物馆。
2006年落成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西侧,这座由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担纲设计的博物馆,向人们集中展示了苏州的悠久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建筑成就,让你无论因何而来,都会满载而归。
贝氏美学
作为苏州市“十五”期间的重点项目之一,苏博新馆在筹建之初就备受关注。而后,一位大师的“加盟”使得人们对它的关注达到了顶点。
1999年,在苏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与协调下,经过多方努力,已经85岁高龄的世界著名建筑师贝聿铭接受了苏州的盛情邀请,决定亲自担纲苏博新馆的设计工作。
贝聿铭一生中设计过很多代表性建筑,其中又以博物馆设计最负盛名。但对贝老来说,在中国设计博物馆却还是头一次。“在这里设计博物馆很难很难,既要有传统的东西,但又一定要有创新。传统的东西就是要运用传统的元素,让人感到很协调、很舒服;创新的东西就是要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让人感到很好看,有吸引力,因为时代是在发展的。”
2006年10月6日,举世瞩目的苏博新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其设计亮点凝聚在四个方面:建筑造型与环境自然融合,空间处理独具匠心,建筑材料考究、内部构思精巧,最大限度地把自然光线引入到了室内。
从总体设计上来说,新馆充分考虑了苏州2500多年来形成的历史风貌,在吸收传统民居神韵的同时借鉴了古典园林风格,使整个建筑与古城风貌相适应,与苏州的城市“肌理”相融合。此外,为充分尊重所在街区的历史风貌,新馆选择以地下一层、地面一层为主,主体建筑檐口高度严格控制在6米之内。虽然中央大厅和西部展厅设计了高16米的局部二层,但均未超出周边古建筑的最高点。
在色调上,新馆依旧延续了传统的粉墙黛瓦,为江南建筑符号增加了新的内涵;在建筑构造上,新馆屋面形态设计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限制,玻璃、开放式钢结构等的运用使得室内“天光大开”。
除却建筑本身,新馆的园艺造景设计也别具一格:由池塘、假山、小桥、亭台、竹林等元素组成的创意山水园与传统园林有机结合,创造性地将博物馆、古建筑与园林融为一体。
正如苏州博物馆网站上所说的那样:苏州博物馆新馆以意味深长的精准选址、“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思想、“不高不大不突出”的设计原则,成为一件传统与现代和谐圆融的“双面绣”艺术作品。它不仅是当今苏州的一个标志性公共建筑,也是中国建筑文化从传统走向未来的一座桥梁,更为苏州博物馆的传承与创新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吴地辉煌
1万年前,三山岛的人类活动拉开了苏州人类历史的大幕;2500年前,吴大都的建立揭开了苏州城市文明的篇章。可以说,处于吴地中心的苏州,成为了江南大地上一颗最为璀璨的明珠。
苏博新馆陈列文物展品1160余件(组),上起远古时期,下至明清及近现代,多为历代佳作和精品,分为吴地遗珍、吴塔国宝、吴中风雅以及吴门书画四个系列陈列。
位于博物馆一层南侧的“吴地遗珍”系列文物蕴涵深邃,元气淋漓,包括史前陶器、玉器,春秋青铜器、玉器,六朝青瓷、五代秘色瓷,元张士诚母曹氏墓、明王锡爵墓随葬品等主题展室,一件件珍贵文物让人深感历史之源远流长,文化之灿烂辉煌。
“吴塔国宝”则突出展示了苏州两座标志性佛塔——虎丘云岩寺塔和盘门瑞光寺塔内发现的国宝级佛教文物。仿八角形砖塔的展室格局连同主次分明的布局形式直观再现了文物保存原貌,充溢着庄严圣洁的宗教情怀。
在明清文人的集体记忆中,苏州有着无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位置。徜徉在“吴中风雅”展区,雕镂神工、文房雅事、闲情偶寄、迎神纳财、锦绣浮生、宋画斋、书斋长物、陶冶之珍、攻玉巧技9个精心布置的展室为今人勾画出文人墨客心目中的明清苏州。
要论及明清书画,苏州自然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据《吴门画史》记载,正德至嘉靖年间,吴派画家人数就已经达到876人之多。
自1960年成立以来,苏州博物馆一直不遗余力地搜集和收藏传世书画。这些作品质量一流,其中又以吴派及吴派源流诸子、四王吴恽及其源流诸子、扬州画派诸子等作品为翘楚。
为此,苏州博物馆专门遴选出其中部分典藏,在新馆的“吴门书画”系列展厅分期分批向世人展示。虽然每期展出的作品仅仅是明清书画中的一小部分,但人们依旧能够通过这些缩影,窥见明清书画各种流派的艺术风格,梳理出明清书画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以及其集大成的时代特征。■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8年7月刊 沿途驿站)
|
||||
发E-mail给: | ||||
| 打印 | 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