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足球网_必威体育app官网-手机版下载

图片

作者:林落综合报道 来源: 发布时间:2018-4-10 12:51:41
日本的防震科普

 
2018年2月12日18时31分,我国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附近发生4.3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
 
由于人口密集的北京、天津两地均有明显震感,因此地震发生后,这一事件迅速被“刷”上了“热搜榜”。同一时间被广泛转载和传播的,还有各种版本的“地震自救法”。
 
若要谈及防震减灾科普工作,有一个国家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作为全球地震最为频发的地区之一,日本同时也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的国家。
 
书本上的科普
 
一项调查显示,超过75%的日本小学生认为“不远的将来身边可能发生大地震”,90%的人表示“最担心的灾害是地震”。可以说,这份危机意识的树立,正是来自于日本系统的防震减灾教育课程以及丰富多样的科普读物。
 
在课堂之内,日本的幼教、初级、中级、高级教育课程中都包含了防震减灾的相关内容,同时这些教材还为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了“私人定制”。比如,小学低年级的教材往往注重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告诉学生地震灾害的危险性、不可预测性以及做好防灾准备和灾害救助的重要性;而在高年级的教材中,更多的则是对地震灾害发生原理的科普。
 
而在课堂之外,形式多样的书面科普宣传材料及课外读物,则起到了辅助教学的作用。
 
这些科普材料不仅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而且包罗万象:既有让人一目了然的海报、宣传板和张贴画,也有配合学校教材的阅读材料和发放到家家户户的指导手册。除此之外,日历、故事书、图文集、小插页等新颖的传播形式也屡见不鲜。这些科普内容借助触手可及的各类平面载体,全方位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确保了灾害救助知识和信息能覆盖到更多人群。
 
更为贴心的是,这些科普材料可谓“事无巨细”:比如在讲解如何避险时,会将避险姿势细分为一个一个单独的动作,并为每一个动作配上讲解和图画,这样不仅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而且也将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体验里的科普
 
2017年3月,一组名为“日本小学生防震演练”的图片刷爆了社交媒体。在这组图片中,日本小学生戴着“斗篷状”的防灾头套,在高举班级铭牌的老师的引领下,有序疏散和撤离。
 
虽说只是演习,但孩子们的“遇震不惊”依然让人惊讶不已。这除了要归功于各种防震减灾科普教材与读物,更得益于日本特有的互动体验式防灾教育。
 
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大地震发生。1960年,日本国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9月1 日定为“防灾日”。从1971年开始,日本每年都会举行防灾演习训练。到目前为止,日本全国参加防灾演习的人数已接近4亿人次。正是这种制度化、常规化的应急演练,锻炼了学生的防灾应急技能,提升了学生面对灾害的心理素质。
 
除了通过防灾演习增强青少年的防灾能力外,各类地震灾害主题纪念馆、纪念公园和防灾教育中心也成为日本互动体验式防灾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往往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立体影院、灾害体验以及灭火训练、烟雾训练、紧急救护训练、报警训练、人员逃生训练等,还有防灾减灾问答游戏,可以说全面覆盖了体验、训练和知识考核等多个方面。同时,为了更好地体现教育功能,这些场馆还专门开展了面向中小学生的防灾减灾教育课程和各类讲座,实现了与学校课程的无缝对接。
 
此外,日本还十分注重对地震遗迹的保护,让其作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场所继续发挥作用。
 
传播中的科普
 
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不只在灾难发生前发挥作用。事实上,在地震发生之后,科普传播工作就显得更为必要且重要。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东130公里处发生里氏9.0 级地震。此次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对日本东北部岩手县、宫城县、福岛县等地造成毁灭性破坏,并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给日本当地造成了重大的人员、环境与经济损失。
 
然而,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日本的科普传播却堪称是教科书级别的,从救援消息的发布到核危机处理进展的公布,从伤亡数据的更新到防辐射知识的普及,可谓将科普传播工作做到了极致。
 
在传播过程中,一方面,经过严格把关和控制的科普信息确保了来源的权威性与传播的有效性,从而杜绝了谣言的产生与扩散,起到了稳定社会和民心的作用。另一方面,具有针对性的科普传播做到了区别对待受众:面对灾区受众,注重灾后防病防疫、吃饭穿衣等内容的传播;而对于非灾区受众,科普传播的侧重点则放在自然灾害的事前预防上。
 
在灾后科普传播的过程中,媒体的作用至关重要,而日本媒体也一直把科普传播看作是自身的责任与使命。
 
比如,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NHK电视台用日语、中文、韩语、英语等多语种对灾区情况进行了详细报道,并反复播放相关的避难信息,以确保科普传播路径的畅通。■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8年3月刊 科学传播)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